“近几年内地去香港买保险的人正在减少。”在1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情况。
他说,内地居民到香港地区,大多都是买的健康保险,尤其以重疾险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的保险产品价格比内地要便宜。这几年银保监会加大了疾病发生率表的修订完善,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监管政策措施,所以现在内地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在价格上,不少公司的价格基本上与香港差不多。
黄洪用了四句话概括了近几年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第一,速度快。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到今年11月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76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长了22.4%。长期健康保险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准备金。
第二,产品多。目前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超过了5000个。
第三,保障宽。目前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涵盖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生育保障、医药供给、失能护理、健康管理等多种保障范围。
第四,覆盖广。健康保险,尤其是短期险,现在购买的人员比较多。在“十三五”期间,健康保险新增保单件数超过了16亿张,保额近300万亿元,健康保险赔付量达到2.5亿人次。
但黄洪也坦言,目前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也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因为健康保险产品大多是消费品,而且购买的人群都是年轻人,虽然保费低廉,但是人随着年龄增长,年龄越大,得病的概率就越高,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也就会越多。第二,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现在很多商业保险产品的医疗费用支出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通常医疗卫生有三个目录,如果一个人得了大病,是需要用很多目录外的药,这要个人支付。第三,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打价格战。
那么,下一步将如何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黄洪表示,将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应用“大数法则”来分散风险,倡导和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的商业健康保险宗旨。此外,商业健康保险要回归本源,要强化它的保障功能。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同时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第三,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要鼓励年轻的同志通过积累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为老年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在产品政策上,推动商业保险通过区别定价和费率浮动,以及资金账户积累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和健康人群为未来的健康保障投保,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
黄洪还提到,商业健康保险是对疾病和医疗风险的一种定价。要加强基础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精算制度建设、定价规则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疾病发生率表。精准制定一套不同地区,以省为单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帮助保险精准定价。此外,要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