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金融界
金融界6月22日消息,“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创新年会”于6月21日至22日在深圳隆重召开。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在“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圆桌环节表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可大致分为三个鲜明阶段,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角色的演变。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外资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形式的涌入,沿海地区因此迎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苹果等跨国企业将其产业链布局在深圳等地,利用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优惠政策,实现原材料进口与成品出口,虽然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量激增,但核心技术与资金并非源自本土。
自2010年起,中国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篇章,大量资本流向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然而,这一波海外投资浪潮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紧张,而遭遇了急刹车,对外投资大幅缩减。
田源认为,当前中国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国际化阶段。在经历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内卷”后,众多企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内积累了显著优势,表现为产品性价比高、质量优良。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因高性价比获得全球认可,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还成功打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像希音这样的跨境电商巨头,凭借其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和对最新潮流的快速响应,在广州打造出一个价值千亿美元的服装生态链,冲击了全球知名品牌,成为新一代跨国公司的典范。
田源强调,内卷虽然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促使中国企业练就了强大的创新能力、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这些优势正推动着各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走向世界,预示着中国头部企业、品牌及商业模式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